其實並不喜歡內頁有格線的筆記本,總覺得格線只會讓人限制、讓人束縛。

  像「Rhodia」這一類的筆記本或便條紙,大概很難買來當作平常記事之用,即使內頁是結構上應該不算是「格線」的「方格」,感覺上卻反而較像是工程師用的筆記本,而那似乎同樣是自己想逃離的「事實」之一。

  會買Rhodia,承認是因為某些「特殊」印刷的版本,是那種筆記本下緣印上五顏六色、以及Rhodia Logo上多了「Paul Smith」字樣的「時尚」版本。

  不同品牌間的「異業合作」常是刺激商品銷售與炒作的有效方法,Paul Smith的英式雅痞多彩斑斕,加上原本就美麗優雅的法式黃黑絢麗,讓Rhodia的外表更加充滿迷人氣味。至少,那種搭配比起LV加上村上隆,其實更加適合、更加有氣質。

  但即便如此,多了格子的筆記本,還是沒法被使用。


i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知怎麼,「NY Bagels Cafe」餐桌上看來竟像似游泳圈的Bagel讓人想到的是肥上一圈的腰圍。也許,如果知道晚餐的內容是那種純然的美式食物,大概會毅然拒絕吧!?

  伴隨炸Cheese條淺脆口感與濃厚嚼勁的,是腦裡的滿溢熱量,伴隨沙朗牛排三明治牛肉鮮嫩滋味與麵包手工豐韌的,竟然也是腦裡的滿溢熱量,似乎,晚餐就只能在腦裡的滿溢熱量的極度罪惡裡渡過。


  逐漸失去賞味能力的美式食物,腦海裡似乎就只剩熱量、熱量跟熱量。不過,源自於猶太廚師發明的Bagel,「嫩烤雞胸三明治」裡耐嚼飽滿的Bagel麵包,搭配上藍莓果醬、生菜與軟嫩的烤雞胸肉,混合出反差的獨特口感。而洋蔥Bagel加上炒蛋與醃牛肉的早晚顛倒「美式組合早餐」,炒蛋是喜歡的柔嫩散炒蛋,醃牛肉賣相雖然不佳,但至少沒有想像中的鹹。

  似乎點得過多的餐點,飽食過後除了杯盤狼藉之外,也抱著多了幾吋的腰圍離開。似乎,得要好好節制…


i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於冰淇淋,其實沒法特別引人注意,更遑論是印象裡總是充滿甜膩的巧克力冰淇淋。

  會被「Black as Chocolate」吸引,是因為布置陳設只有黑與白的簡潔冰淇淋櫃,讓人特別回頭注意的是那種除了看來濃厚誘人的深黑巧克力之外,配合巧克力主題而搭配出來的精準黑白簡約。

  所費不貲的冰淇淋,只有兩種口味,「黑巧克力」與「酒釀櫻桃黑巧克力」裝盛在小巧黑色的紙盒裡,比巧克力更巧克力的漆黑精緻盒子上,黑體字反白印著似乎是冰淇淋名稱的「Black Out」。承認會想吃冰淇淋,是貪圖於那種包裝設計上的誘人入勝,似乎,好看的東西也會讓人好吃。


  黝黑的巧克力冰淇淋,化入了口幸好沒有想像中的甜膩,濃濃綿密的巧克力散開後是嚼起來勁脆的巧克力碎塊,但即使少了些甜、多了些巧克力的紮實,仍然無法揮散燃燒掉那種超高熱量帶來的極端罪惡感。

  冰淇淋吃完露出的是印於盒底的「Light On」圖樣,算是與外盒上的名稱有了些呼應。不過,冰淇淋即使好吃,但想到那種熱量與脂肪的互換化學變化,下次還是敬謝不敏…


i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 Feb 01 Fri 2008 22:10
  • 思考

  組織裡運作,由簡單的日常決策或到複雜的投資效益分析,甚或由基層的作業執行到高階的組織損失風險評估,都需要一連串資料收集、過濾、重組、彙整、決策的循環過程。看似簡單的過程,卻是組織訓練裡容易忽略的的重點。

  對於組織內員工的教育訓練,大多總著重於所謂「專業職能(Domain Knowledge)」的養成與專精,卻常忽略基本問題分析與解決思考的基礎能力培養。影響所及,在台灣企業組織多是專業職能表現優異的員工往上拔擢成團隊領導者之情況下,常見的,是時常無法讓團隊成員信服的不具邏輯性指令下達,以及各種似乎是不知所以然無釐頭的隨心所欲決策命令。

  邏輯思考與資料分析能力,其實是種持續不斷的訓練與學習過程,其中一半固然每個人的資質不一而必定存在差異,但另一半卻來自於組織與上級主管的要求與砥礪。在為工程師們邏輯思考能力不足而感觸良多的同時,其實也需思考到工程師本身的職場經歷,究竟是之前欠缺紮實訓練?或是身為主管者根本沒確實要求?

  而通常「訓練」與「不合理要求」間總是一線之隔,一大部分端視被訓練者或被要求者的自我觀感而定。但可確定的是,職場過程中遭受過的「訓練」與「不合理要求」越多,除了對後續的職場抗挫折能力將更加具韌性外,也更具備邏輯思考與多方考慮的處事能力,同時也更能夠承受更大的責任與擔當。

  至於分析能力養成的最重要部分,仍有賴於自我學習與養成,唯有將持續吸收的各式邏輯思考方式與分析工具,漸漸融會內化成做事習慣與態度,才能夠厚積貫通而將各種分析技巧運用於無形,進一步無論身處何種領域,皆能在短時間內掌握方向、對各種狀況做出正確判斷。


i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與大部分的人相同,對於「波羅五號(超電磁マシーン ボルテスV )」的記憶絕大部分來自於「大山書局」出版、「劉萬來」所翻譯的各式機器人圖鑑。對當時資訊來源並不暢通且資訊有限的時代,「書卡畫冊」與「大山書局」讓人眼花撩亂的一系列盜版翻譯書籍,是小孩子們每天對於超人忍者機器人幻想世界的基本來源。即使,以今日的角度看來,當初的粗糙印刷以及詭異的翻譯其實充滿著神奇離譜與荒謬。

  1970年代末的「波羅五號」,是動畫監督長濱忠夫繼前作「超電磁機械人(超電磁ロボ コン・バトラーV)」而創造出合體機器人狂潮世代的接續作品。其實從未看過波羅五號的卡通,所有的印象都來自大山書局那本封面是巨大的波羅五號頭像,內容則是綜合諸多東映機器人的翻譯書籍。那個時代,是處於蓬勃發展的台灣卡通代工產業,小時候那種看見卡通公司工作的表舅帶回機器人設定原畫時的羨慕與激動,似乎是久久難以忘懷的鮮明記憶。而波羅五號,也成了那時的深刻環節。

  神奇的合體巨大機器人,是小時候課本作業本裡無時不出現的基本元素,也無時不刻引燃幼小心靈中隱含的熱血沸騰。彷彿,成天腦子裡的,總是某天學校操場突然打開並飛出個機器人,或是自己的真正身份其實是巨大機械人的駕駛那一類的白日幻想。

  卡通上映將近三十年後重新設計販售的機器人玩具,鉤住了許多「老人們」的心,一般小孩買不起的昂貴機器人玩具,使老人們花錢心痛之餘,還需甘願期待下一個更精緻作品的繼續出現與誘人敗家。


i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an 29 Tue 2008 22:31

  小時候大家許下將來夢想願望想當總統醫生賺大錢時,作文本上寫的卻是愚蠢的想「擁有座自己的圖書館」。不能說那種願望簡單沒困難,但似乎也太沒志氣。

  通常,圖書館裡的書總是經過的多、閱讀的少,原想擁有一切知識,卻發現知識太多、時間太少。不去看「自己的圖書館」那種小時的不切實際,對於房間裡書架上的書,也是買回來的多、看完的少。


  空書架總是急著填滿,而爆滿的書架,卻多的是沒閱讀完、甚至是沒閱讀過的書。難以形容那種詭異舉止,人,總是一件事沒做完就急著做下一件事,一本書沒看完就急著逛書店找新書。似乎,唯有不間斷的沈浸在找書、買書、填爆書架、增加新書架、找書、買書…的無限迴圈裡,人生才有意義、文藝氣質才能外顯勃發。


  當千以萬計的知識文字電子化變容易儲存攜帶的彈指微物時,卻依舊習慣那種易受潮蒙塵發霉的厚重紙本書籍,似乎只有那樣才能讓人踏實心安。原本書架上空缺斜擺孤零的書籍,逐漸直立擁擠滿溢、各式大的小的厚的薄的,再也無法依類別邏輯分置擺放時,總想著多弄些書架以滿足那種圖書館學書籍分門別類的無聊成就感。

  似乎,人一輩子沒法擺脫書,無論世界演變成何種樣貌,而自己,大概也會一輩子在那種小時的願望與現實間來回穿梭。至於願望,應該修改成如果可以讀完書架上的書就謝天謝地了吧!?


i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Medicom總是害人不淺、讓人敗家很深。

  從Medicom十年前模仿Hasbro的GI-Joe美國大兵系列,並將人偶變裝成假面騎士與卡通人物的「1/6計畫」開始,到後來的Kubrick、BE@RBRICK等賣座玩具,只能說Medicom的吸金能力實在一流。

  當初單獨看見Medicom的「Vinyl Colletible Dolls」系列「哆啦A夢(ドラえもん)」玩偶時,其實並無特別的購買慾望,只覺得那大概是早已氾濫成災的諸多「哆啦A夢」玩具之一而已。卻沒想到,Medicom早已安排好的心狠手辣計畫,除了哆啦A夢之外,竟把包括「大雄(野比 のび太)」、「靜香(源 靜香)」、「小夫(骨川 スネ夫)」與「胖虎(剛田 武)」等五個主角們的玩偶也給全部出齊。雖然全部出齊的時間其實花了將近一年,不過,也只是把荷包失血的時間均攤到了一整年。

  就Vinyl Colletible Dolls系列而言,也許是玩偶本身大小適中(其實同類型玩具中算龐大的),因此就整體造型而言,除了容易設計之外、易塗裝外,亦提高了完成品質感。Medicom的「哆啦A夢」系列,也許是在那之前不久曾經出現過的所費不貲「限定版」玩偶以外(不過,後來算算,買齊Medicom版本的花費,大概也沒便宜多少),看來最精緻的系列。

  將玩偶拆封排列,想起的,是許久以前「大雄與恐龍」、「大雄的大魔境」等令人懷念熟悉的大長篇故事,想起的,是那首親切的難以忘懷主題曲。長大後,雖然忘了小時期望有個哆啦A夢四次元口袋的白日幻想,但那種小時對於神奇卡通的記憶,依舊清晰深刻。


i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SUUNTO D9」電腦錶。

  與其說D9是有電腦功能的手錶,不如說D9是把電腦做了手錶,至少SUUNTO對這類產品的稱呼是「Diving Instrument」而非「Watch」。D9可設定成「一般潛水」、「富氧潛水」與「自由潛水」模式,不過後兩者大概永遠用不到,而功能除深度計、水溫計與潛水記錄之外,更加上電子羅盤與一級頭無線傳輸,可同時顯示氣瓶殘壓與預估剩餘潛水時間。似乎有了D9,三錶就可完全被取代,剩下的就只剩習慣性問題而已。

  至於潛水計畫與減壓時間,似乎就依循著手錶面板上的顯示執行即可,難怪部分潛水中心會要求潛水客必定要帶潛水電腦下水,因為那基本上就是專為潛水客設計的傻瓜電腦。

  不過,濕冷的天戴著潛水錶種是透著點詭異,畢竟,潛水錶應該屬於著金耀閃亮的藍天與深邃遼闊碧海、屬於鹹鹹海風、屬於暖暖驕陽。也許,應該快些找個清澈美麗好天氣的潛點,試試未曾下水過的潛水錶與Canon G7防水盒。


i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an 26 Sat 2008 23:14
  • 藥牆

  曾經在香港路過藥房時看見那種小時熟悉的「藥牆」。

  靠騎樓邊的玻璃櫥櫃裡,是各種盒裝藥品相鄰堆砌所構築成的一面牆。各種花花綠綠藥品所構成的牆面,其實有些突兀不搭調,卻引人注目並帶些懷舊味道。看見令人目不暇給的藥牆,彷彿那種摻差混合的萬金油、保心安油、紅花油、白樹油、活絡油、獅子油、五龍油、黑鬼油、垃圾草油、千里追風油等各式神奇藥品,都穿過玻璃櫥窗猛然撲鼻而來。


  剎那間,除了那種七顏八色的視覺刺激之外,也加入了想像而來的味覺刺激。那種不經意的原本不協調拼圖搭湊出來的,反而是種令人注目且帶著些親切、帶著些懷念的鮮麗創意。

  在台灣,稍加留意應該在某些藥店還可以見著類似的藥牆,但確定的是上面擺上的「油品」,肯定不會像香港看見的那樣讓人眼花撩亂有創意。


i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呼吸~
   呼吸沒有你的空氣
   夜沒有模糊我自己
   和你分離 讓我更清醒

   我輕輕呼吸~
   呼吸這冰冷的空氣
   昨天在眼淚中遠去
   有過溫柔 我會記得你」

  混沌煙霧灰濛的畫面上,只有詭譎迷離,只有文字飄入散出,只有女生帶點沙啞溫柔磁性嗓音從電視的喇叭緩緩放出。

  早晨七點多,小小連集合場兼籃球場旁的小小中山室間餐廳裡,促擁著排隊打早餐飯菜身著迷彩毛領夾克的阿兵哥。一月初的天透著冷冷寒顫,尤其金門更是,空氣裡遍布寒意蕭條,尤其心裡更是。

  寒冷的天,呼吸著冰冷的空氣。

  連日在早餐時中山室電視TVBS上播送的歌曲,露著些神秘,似乎剛好適合著那種冷,適合著身體與心裡都同樣透著的冷。讓人第一次聽到遙遠海峽那一端傳來的溫暖卻又讓人傷感無奈的聲音。

  而歌曲許久後成了烙印心裡的深刻印記,成了許久後只要聽到「呼吸」,就會想到寒冷天氣裡痛苦起床早點名陸軍操洗廚房上工拌水泥的鮮明記號。


i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到「匪區」很難有機會接觸到的歷史陳述。

  原以為是紀錄片,卻買到了「歷史電影」,由共產黨的觀點來描述國共內戰的歷史電影。

  「遼沈戰役(遼西會戰)」是包括「淮海戰役(徐蚌會戰)」以及「平津戰役(平津會戰)」等共產黨戰勝國民黨關鍵三大戰役的第一戰。記憶裡對於台灣曾經拍攝過的國共戰爭電影似乎未曾有過,頂多有的是對日抗戰或是退守台灣後對於「共匪」的抵禦勝利。猶然記得過去電影裡對於「日本鬼子」、「共匪」等敵方滿盈惡狀惡貫的慷慨描述,但在「共匪」拍的電影裡,其實並未看見對於相對方「國民黨反動派」領袖蔣介石的太多正面抹煞。對於蔣介石指揮失當、獨裁自傲的隱喻低毀自然不會少,但對於歷史革命鬥爭的勝王敗寇的絕對定律,通常勝的一方總是假裝寬容、收籠人心,而敗的一方總是竭能批評、自我催眠。而短時間的歷史,是當政者眼裡的歷史,長時間的歷史,永遠會還原真相、自有定論。

  而對於歷史真相與其滔滔爭辯不休,不如冷眼客觀看待既定事實並從中擷取教訓,對於事實真相對錯,不用太過執著。認定中的真歷史可能是假,稗官野史也無法摒除並非真實,反正,看看就好。遼沈戰役電影裡,如同駐華美軍顧問團團長巴大維所言,蔣介石與毛澤東的最大差別,在於毛澤東沒有私人飛機,只能在指揮所裡靜待前方將領傳回捷報,而無法隨時飛往前線代替將領行使指揮權。語氣裡透著對蔣介石強人領導方式的諷刺低貶,或許是如此,但若全是如此,蔣介石也不全然能在許多事件裡下野或妥協。反正,歷史加上政治,就僅供參考。而歷史是主觀的,當過去同是黃埔軍校並曾經並肩共事的戰友面臨一分為二的選邊站遊戲時,是英雄是惡人、是盡忠是叛逃,早已在某些人眼裡的歷史裡有了定論。

  對於動盪中尚未鞏固政權的國民黨政府而言,若說蔣介石的失敗是國仇家恨,倒不如說那種失敗,其實只是民國以來軍閥割據相互爭討下的我存你滅、只不過是既有強大軍閥勢力鬥爭中的家常便飯、只不過是民心未穩的勝利者讓當時仍然不成氣候的共產黨抓住社會低層民心順勢而起。曾經打下中國一大半江山的國民黨政府的衰敗當然無法僅由三場戰役就片面說明一切,至少,當時的中國無論換成其他任何勢力一統江山,都無法保證不會走到相同的結果上。

  歷史上有太多轉折、太多也許。也許孫中山再多活個十年,中國的現在就會不一樣;也許蔣介石不斷然清共,中國的現在就會不一樣;也許毛澤東的劃長江分治的要求被國民黨政府接受,中國的現在就會不一樣。也許,當許多連串的歷史轉折點任一個也許不一樣,中國的現在就會不一樣,不過,也許你我的現在也將因為歷史的不一樣而不一樣,甚至可能從未存在。


i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知不覺北条司的「城市獵人(City Hunter)」竟然早已成為超過二十年的老卡通。無論是否對好色卻技藝超群的偵探主角「冴羽獠」留下深刻印象,但聽見TM Network的「Get Wild」卻必定會想起城市獵人。

  TM Netwrok是由鍵盤手兼團長小室哲哉、吉他手木根尚登,以及主唱宇都宮隆於1984年組成的三人樂團,而「Get Wild」除是當時卡通城市獵人的片尾曲之外,也是TM Network第一張打入前十大並大賣的單曲。似乎,再聽見這首歌,總會望見冴羽獠好色卻總無法得逞的悲慘眼神,以及古早前宇都宮隆西裝龐克式酷勁舞蹈裝扮,現在看來卻十分逗趣的賣力演出。

  後來,「Get Wild」似乎被小室修改並出過多到數不清的版本,不過Get Wild等同於TM Network的印象也始終無法磨滅。而小室哲哉,後來也成了日本流行音樂業界的教父級創作大師。

  *玉置 成實, Get Wild
  *TM Revolution 西川 貴教, Get Wild


i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下雜誌引述「經濟學人(Economist)」文章對毛澤東的有趣論述。

  簡單的說,毛澤東是所有失敗經理人的絕佳典範,即使失敗,仍能被崇拜。

  管理教科書通常教導人成功的定義,如最佳產品、快樂員工、持續改善、獲得利潤與摧毀競爭者。但對於績效低落,需不斷向記者、投資大眾,甚至對屬下解釋自己失敗原因的經理人而言,似乎得向毛澤東學習。

  毛澤東雖然管理的是國家,確有著如同企業一般的頭銜-「主席(Chairman)」。

  此外,毛的管理業績是如此驚人。執政二十七年間,中國死了七千萬人,一路上摧毀了所有可能取代他的繼承人,即使在死後三十二年,毛的思想與照片依舊佔據中國數千萬個領針、手錶、T恤、書籍上。

  毛澤東值得讓人學習的主要有四點。

  首先是「提出雄壯有力但空洞的口號。那種「說一套、做一套」的本事,不只是厚顏忍受員工白眼,更讓人覺得他是說真的,而這似乎也是許多專業人員所必須的生存絕技。

  接著是「嚴格掌控媒體」。口號需要好的傳聲筒,「毛語錄」是最好的自我宣傳法,這與宣傳企業品牌價值存在異曲同工之妙,亦即清晰、崇高的口號、價值理念,可為不佳業績遮醜。而毛只跟特定與專用記者講話,也維繫著在西方報導上的正面形象。

  另外,「踩在朋友、同事的肩膀上」,毛不想讓同僚接近自己、威脅既得權力,因此毛的同僚比敵人處境更危險。而對於敵人,毛總是能夠將自己的失敗歸責於對手身上成為代罪羔羊。

  最後,「不斷提倡新運動」,除了掩飾淡化前一運動的失敗,不斷將所有人拉進高層所創造出的各種新運動中,也增加了員工的向心力與凝聚力。就像企業,不斷的再造、重組一般,涵蓋的範圍越廣越好。而對於經理人的最重要事項是,「即使做不任何對的事,也要不斷搞運動」。(蔣介石所以被毛稱為「國民黨反動派」大概就是這麼來的吧!?)

  毛澤東在管理上的諄諄啟發,值得後世深深學習。

  *The picture and articles adopted from "Mao and the art of Management, Economist" and "毛澤東的管理術, 天下雜誌"


i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忘了之前金山南路上的「Brown Sugar」氣氛是如何,不過搬到信義區的Brown Sugar肯定讓人有種都會城市裡的片刻放鬆偷閒。

  很難對Brown Sugar的經營型態下任何註解,因為能把食物、音樂、氣氛,甚至時尚抓到不錯平衡的地方似乎不多。

  星期六的夜晚,九點半前是屬於美食與美酒。


  保留牛肉新鮮軟嫩滋味的碳烤非力,和著淡淡焦味與黑松露汁,讓人浸透在美味享受裡。外皮烤得酥脆卻仍帶著Q滑的燒烤芥末德國豬腳,搭配上份量充足的清脆酸菜,是大食量的最佳選擇。而脆皮培根小羊仔,多了些未烤熟使得羊肉的口感有些彈牙厚重,不過加上烤培根的熟脆咬勁,也使得羊肉與豬培根多了些互補。比想像多了些的美味食物,與周遭用餐環境的無束縛,有著最佳平衡。只是,美食少了美酒,似乎多了些遺憾。


  九點半之後的夜,進入的是開始展露城市夜晚活力的自在輕鬆。放暗了的室內空間,桌上點著微閃金暖燭光。小小舞台上的鍵盤、吉他、貝斯、鼓聲,交織豐潤圓滑的流暢奔放薩克斯風,呈現的是逃離繁重工作的短暫解放。而後的黑人女歌手厚沈嗓音,除了讓人感受到「Brown Sugar」的會心驚豔之外,飽滿紮實歌聲的綿密穿透力,延續著讓人沈浸的濃烈歡愉。

  角落巴台四處是杯裡輕啜著恣意歡樂的都會男女,金透暖澄的繽紛五彩各色光芒,在昏暗的室內空間裡散發光芒,空氣裡瀰漫著酒神戴奧尼索斯(Dionysus)的狂放澎湃。彷彿,始終不想從那種忘記一切的放縱裡醒來。

  也許,下次應該多點瓶酒,不過,那得先多找個司機才行。


i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 Jan 19 Sat 2008 13:37
  • 媽的

  香港機場的黑色星期五。

  Notebook的硬碟竟然在機場的貴賓室裡失去生命,帶來的是資料盡失的讓人差點瘋掉,充滿內心裡的是除了咒罵三字經的一片空白,還有那個硬碟生命只要能夠在多延續幾個小時就能避免掉災難狂潰的莫名浩劫。

  資訊產品讓人方便,也讓人無奈無助。

  許多報告要重做。

  許多資料不知重何再找起。

  對於澳門的記憶,只剩下PDA裡幸好未刪的殘破不全隻字片語。

  對於澳門的唯一影像,竟是素描本裡寧靜早晨裡的大三巴牌坊。

  對於長城甘紅赤霞珠深邃果香的文字記憶,只留下橡木瓶塞的淺淡氣味。

  一切,只剩下黑與白…

  天啊…真想把Notebook給砸掉、想把華碩皇家俱樂部那張寫著「HD NG」的無義單子洩恨撕掉,卻必須以理智壓抑那種繃在臨界點的衝動…

  媽的…幹…


i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澳門的奢華很奢華。

  奢華的那一邊,可以找上直昇機加長禮車當代步工具、可以換上鑲滿鑽石的鋼筆手機,也可以花掉一般人好幾個月的薪水住上一晚、吃上一頓。

  反正,滿是各式賭場的角落,絕對是充斥著種種浮夸奢華,非要讓賭客遊客們至此一遊,留下所有盤纏、甚至掏盡財產方休。

  新式「娛樂場」裡的賭場、飯店加上名店標準模式,一個比一個豪華、一個比一個誇張。

  「永利(Wynn)」賭場門口圓型大廳頂上,是巨大立體的「十二生肖」金碧浮雕,栩栩生動的十二種動物神情撼人,彷彿隨時要從天頂衝脫而下、降落世間。

  而與天頂相輝映的是地面上的金色半球體星座儀。天上的八十八星座,遇上令人鎮攝的十二生肖,也只好退隱地上。

  其實,天頂與地面都只是大型機關的一部分。

  每隔半個小時,天頂上的十二生肖便會在轟隆巨響的機關啟動下,開始挪移運轉、縮隱褪去。緩緩代之出現的,是撥開金耀後黑暗天幕上的混屯軌譎。各種晶碧亮澄霞光流轉於黑幕上的絕對反差,在遭週圍觀湊熱鬧的人群中營造出另一種凝神屏息。

  不久後再次二分開啟的黑幕,透出並慢慢落下的是耀著潔淨螢光的白皎素麗水晶串滴。而同時撥開的地上星座半圓金球裡持續旋轉上升的,是壯闊茂盛的黃金大樹。多到綿密數不清的金黃色樹葉,隨著四周散射的黃澄燈光而顯得更加貴氣攝人。上升的黃金樹與下降的水滴串,一個彷彿是生命熟成、與天崢嶸,一個彷彿是甘霖降世、雨露均沾。

  整個過程給人的,大部分是震撼與讚嘆。而就賭場說法,表演過程,稱做「吉祥樹」。

  而圓形大廳連過去的,是兩邊充滿新開的、整修中想像得到的各式名牌店鋪。似乎,無法忍受奢華誘惑的人,就像是出少林寺需打過銅人巷一般,肯定有得難過。

  走廊另一邊則是接著排隊等待酒店入住的擁擠人潮。以紅色為主軸的酒店大廳,裝飾典雅裡仍少不了的奢華氣味,除顯得更加氣派雍容外,絡繹不絕的住客也讓人驚嘆金錢世界的糜爛誘人。

  如果要說「永利」少了什麼或多了什麼。也許,少掉的是個打動人心的雅致名稱,而多的,正恰好是似乎有些庸俗名稱給人的不協調。


i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瞭解一個城市的最好方式是從城市本身的博物館開始。

  靠海的小半島聚落,由遠建於宋朝的「媽祖閣」其實不難理解那種由來以久的發展傾向。及至後來瞭解國家自身資源貧瘠不具競爭力的葡萄牙亨利王子(O Infante D. Henrique)決定暢導海外發展,而使葡萄牙成為歐洲第一個遠洋海權國家,同時到達亞洲並登陸澳門開始,澳門,成了亞洲通往世界的中心。

  從小魚村到通商港埠,再到耶蘇會教士登陸傳教,甚至其他海權國家眼紅於澳門的經濟利益而急欲奪取的過程,澳門的演進,似乎總是順著聚落民居、廟宇、教堂、砲台的循環沿續了段不短的時間。

  而「澳門博物館」本身即是建在「大砲台」遺蹟上,旁邊是聖保祿教堂的前壁遺跡大三巴牌坊(The Ruins of St. Paul)和哪吒廟,而附近則是密集的古老民居,似乎恰恰忽應澳門的歷史發展。

  趁著觀光客們不多的短暫時刻,重新體會大三巴牌坊原有聖保祿教堂的莊嚴寧靜,漫遊在澳門博物館裡體會想像繁榮商埠的曾經輝煌,以及中西文化的碰擊交融與傳承延續。似乎,對一個城市的最大尊敬,就是好好去瞭解城市本身的歷史與文化內函。

  一步步札實的走上東望洋砲台,東望洋山不高,卻有著澳門最高地勢。山上的燈塔、砲台、防空洞,指引與防衛著澳門,而依偎燈塔邊的無所不在古老教堂,也同時慰藉了全澳門人的心靈深處。

  喜歡漫步在城市裡感受每個城市特有的獨一無二氣味。粗糙流覽了澳門所有的世界遺產之後,感受到的除了殖民帝國直觀易見的經濟利益趨使下的極力發展之外,更多的是天主教耶蘇會教士們為了傳遞信仰的那種義無反顧與辛苦卓絕。

  《澳門》


i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時始終是高人氣的店還是會引起人們的興趣。「添發碗仔翅」熱絡的情景與等待人群讓人想一窺究竟。

  若不是被人群吸引,其實許久未曾、也不會特別有慾望去吃魚翅。原本想點的魚翅煲,卻在搞不清狀況下點成了「碗仔翅」,相較之下似乎就顯得沒那麼可口。

  舀一口,是熬到軟中帶點脆的竹笙和綿密機絲。也許點的「碗仔刺」還不夠「高檔」,因此魚翅並不多。偶而吃到的是帶著腥味的小小細絲般的魚翅。如果純就「吃魚翅」的觀點而言,大概與原本想像中的有些差距。不過明鮮感受得出熬煮許久的農郁湯頭,仍是味美可口。

  不過,似乎沒能避免的,是調味過鹹的問題。也許,清淡些應該會更讓人喜歡。

  《澳門》


i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