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SONY宣佈「隨身聽(Walkman)」正式停產之際,一方面發覺那些卡式錄音帶原來早已在記憶裡逝去已久,另一方面卻也發現原來那種產品在線上數位內容盛行的今日,竟也能繼續默默存在如此長久的時間。

  即便家裏還堆了些黑膠唱片,不過,記錄著早早過往的音樂生活的大概還是那些卡匣錄音帶。從最早記憶碩大堅固的匣式錄音帶播放出的林慧萍與丘丘合唱團,再到其後更輕巧精緻的卡式錄音帶常出現的廖俊彭彭餐廳秀,到後來逐漸普及的CD唱片之間,卡式錄音帶幾乎是音樂播放的全部。

  還記得小時那台不知用了多久的SONY錄放音機,放入空白錄音帶只為了錄下電視上播放的港劇主題曲。後來流行過許久的雙卡式手提音響,目的主要是可同步錄下另一個卡式錄音帶裡的內容。似乎也因此,那時打開大抽屜,總是滿滿的卡式錄音帶,正版的、非正版的、個人錄製版的各式各樣佔據空間。

  唱片店裡,則是滾石的、飛碟的、福茂的,西洋的、古典的、粵語的、東洋的各自佔據。只是,同樣大多是無法確認版權的錄音帶,經常是同樣外國專輯不同品牌爭先推出,同樣內容差別只是不同包裝。只是,對於當時消費者而言,版權有無不重要,第一時間聽見想要的音樂從錄放音機放出來才重要。

  翻開久遠前的卡式錄音帶,想起久遠前的記憶,只是,早已沒了放音機,記憶再也無法播放,只能緬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ngo 的頭像
    ingo

    INGO's Skecthbook

    i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