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的定義,隨著時代演進,將持續擴大包容。

  古老為顯示信仰虔誠的西方基督宗教圖騰與東方唐卡,現在看來是藝術;後來的中國雅士為打發時間煮酒彈琴的暇餘吟詩作對,現在看來是藝術;到最近為宣洩個性瀟灑獨特而產生的牆邊地下鐵不合法塗鴉,現在看來也成了藝術。


  對於「藝術」,也許總有種不成文定義。亦即不管啥玩意,只要有機會被某些博物館、藝術館所收藏展示,便是藝術。而當玩具被搬進台北市立美術館,應該把玩具當成藝術?還是藝術被當成玩具來看?

  北美館裡的「欲望與消費-海洋堂與御宅族文化」展,與其冠上如此「文化」的名稱,倒不如回歸到原本就是玩具展的單純本質。「海洋堂(KAIYODO)」的四十週年展覽,內容是讓人熟悉的海洋堂原型師介紹與目不暇給的模型玩具。而說是藝術,寧願當成是直覺而熱鬧的玩具展。玩具就當成玩具本身不用思考太多,但玩具背後,海洋堂隨著潮流文化發展的順勢而起倒是令人覺得興味盎然。


  如果把玩具當成是小孩的玩意似乎也太狹隘。至少,那種「大人與小孩」間的定義,原本就存在模糊。當大英博物館的收藏品複製成了海洋堂所出產,不知買糖果送玩具、還是買玩具送糖果的食玩時,若是一個稱做藝術、一個稱做玩具,實在太不合理;當村上隆的美少女偶像玩具在拍賣會上以五十萬美金賣出,那種把玩具純粹當小孩玩具的定義實際上更是解構無存。也許,玩具的定義本身原本就不需要去深究,就把玩具本身當成是給玩玩具的人所帶來的真切感受。

  當玩具成了美術館裡的展覽主題,而美術館裡的紀念品商店竟然也成了玩具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ngo 的頭像
    ingo

    INGO's Skecthbook

    i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