悶熱的天氣因為清晨下了雨而獲得緩解。漫步在克拉克碼頭(Clarke Quay)附近,脫去記憶裡赤道邊小城市中應有的酷熱,空氣反而透著些清爽。

  夜幕總是遲到慢來的城市,即便是傍晚依舊是天光明亮。夜晚的新加坡河畔,是充斥著酒吧餐廳的燈火喧囂,傍晚時間,光耀熱鬧的嘉年華還未展開,小河沿岸卻是種讓人覺得悠緩輕鬆的自在。




  走進伴著河邊的英式老建築,是亞洲文明博物館(Asian Civilisations Museum)。以亞洲各個種族歷史與文明作為展覽主題的博物館,彷彿將亞洲人種與文化元素的多元拉近一起。也許,再也沒一個地方,能夠比融合交雜著東亞種族的小城市更能夠詮釋亞洲文明的多樣與豐富。




  遊走穿梭在蒐羅各區域雕塑、建築、藝術品、古書籍與各類文化產物的展場間,像是在虛臾彈指間覽盡亞洲千年的文明發展。那些原本並不會特別去研究矚目的各區域文明羅列一同,似乎加總更加乘而形成了種強烈的令人動容力量。那種力量是種雖然沉默,但是卻蘊含著長遠細流深邃生命力,雖然平淡無奇而生活化,但是聚集起卻讓人感嘆著文明發展的獨異創意的敬佩輒服。




  盡是外來移民的城市裡,混合起各類人種、各式文化,當初為了謀生遠渡的移民,佔據起小聚落的各個角落而各自發展,中國的、英國的、馬來的、印度的各佔一角、卻又各自融合。大部分依然是舊房子、舊街巷的城市裡,城市景緻也許比不上摩登現代的新興城市,但卻遠多了文化基底蘊涵與獨特搭配組合。




  那些街巷裡的舊房子,常是希臘的科林斯柱式搭配上南洋寬敞的木製氣窗,再點綴上交接相連的中國傳統萬字形型通風口。而文化的多元,常是剛經過巷頭掛著花圈受人膜拜的印度象神,隨機發現街邊香火繚繞的小巧土地公祠,再往前繼續沒多久,映入眼簾卻轉換成了伊斯蘭世界的清真寺。而中國人的屋子裡,雕著花的傳統中式方桌,羅列擺放的確是充滿馬來風格的琳瑯銀器;做工精細的古式中國神壇,供奉的確是西方耶穌基督畫像。不同文化融合的組合,讓人深覺有趣,也讓人深刻著迷。



  遊走在城市的新舊區域間,在感受先期移民胼手胝足辛苦過往的同時,也看見高聳現代甚至令人驚異的摩登建築的陸續呈現。很難說過往的拘謹約束與逐漸入世開放之間的矛盾對城市裡的人們有何衝擊,但至少,新加坡長久以往在於城市經濟的顯著成就,確是令人尊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ngo 的頭像
    ingo

    INGO's Skecthbook

    i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