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的維也納(Vienna)氣溫明顯降了幾度,天剛亮的城市郊區,因為晝夜交替時的溫度落差而輻射出白茫霧氣。同樣是灰白的天,掩住了陽光,但繚繞著白煙朦朧的城市,卻因此反而多了點抒情詩意。

  環城大道(Ringstraβe )內圍與周邊為主的維也納老城區,範圍其實沒有想像中的大。但曾經是歐洲勢力最龐大的哈布斯堡(Habsburg)家族根據地,同時是奧匈帝國權力核心的城市,羅列其間的卻是肇建於中古到十七、八世紀的龐大古典建築群。從摻雜歷史風格演進的霍夫堡(Hofburg)、希臘式的國會大廈(Parlament)、世界第二高的歌德式尖塔的聖史蒂芬教堂(Stephansdom),再到富麗的新文藝復興風格的國立美術館(Kunsthistorisches Museum)與自然史博物館(Naturhistorisches Museum),整個城市裡體現的不僅是建築藝術華麗精緻的至極,也充份的顯現著古老帝國的恢宏氣勢。



  徒步在維也納街頭,竄溢在優雅建築與古老巷弄間的,是濃厚的音樂藝術味,無論是國立歌劇院(Staatsoper)前兜售門票的盛裝人員、音樂會裡的莫札特與史特勞斯,再啜點晶瑩高腳杯裡微泡輕冒的金黃香檳,似乎,對於「藝術之都」的印像,就如此恰如其份的表現無疑。不過,粗糙地匆匆流覽有著深厚歷史與藝術的城市,只無耐著時間太急促而僅能走馬看花,無法進一步融入那種深邃內涵。



  古老城市的兼容並蓄,由各種建築風格交錯混雜的狀況一覽無遺。從文藝復興、巴洛克到洛可可、二十世紀初的分離派,再到二次戰後的極簡式國民公寓,甚至到毫無章法成為唯一章法的百水公寓(Hunderwasserhaus),城市本身雖然傳統、雖然悠久,但是對於唯有那種允許各種差異同時並存的強烈包容力,才能夠造就現有的文化領導地位。


  早早入了夜,格拉本大街(Graben)與克爾特納大街(Kärtnerstraβe )上被妝點得晶碧輝煌,比起白天彷彿更添上幾分嬌柔撫媚。行人遊人擁擠的徒步街上,兩邊林立著各式名牌、服飾、高級食品與咖啡店,同時耶誕節即將到來前夕,更讓那種年節歡愉氣氛更加濃郁。寒冷的天氣裡,坐在歷史悠久的咖啡店裡輕啜著維也納的咖啡並嚐上點蛋糕,感受著店裡的溫暖洋溢,也感受著些維也納特有的優雅閒適。

  Fri Dec5 18:21 2008, Austria Tim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ngo 的頭像
    ingo

    INGO's Skecthbook

    in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